說到日本松樹的就會聯想到日本黑松 , 中國松樹則是黃山松.是遊客到黃山必看的景物. 尤其是黃山松中的迎客松更是其中的代表. 迎客松的名氣之大,使得原來的迎客松死亡,使得當局不得不另外在找一棵形似松樹來取代.
黃山迎客松 黃山奇松之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挺立在玉屏峰東側、文殊洞之上,破石而生,壽逾千年,姿態蒼勁,枝葉平展如蓋,兩大側枝橫空斜出,似展臂迎客,頷首向五湖四海的賓朋致意。迎客松名始見於民國《黃山指南》。地處海拔1680米,樹高10.1米,胸徑65.6厘米,枝下高2.5米,冠幅10.7米× 13.7米,兩只巨臂斜出 7.6米。
台灣的盆栽受日本影響甚深, 看慣了日本盆栽後,初看大陸的盆景時,總覺的看不上眼. 不過,中國的藝術中有一派主張"師法自然".在手邊剛好有一批黃山松,想依黃山奇松九棵為範本. 來做樹. 真的來"師法自然"一下.
看這棵也許有機會培育成迎客松的樣子.
清•閔麟嗣曾中列9大名松:擾龍松、迎送松、臥龍松、蒲團松、接引松、棊枰松、破石松、倒掛松、困龍松 《黃山松石譜》
照片請參考
http://www.51766.com/www2009/detail/shop_photo.jsp?cust_id=hslvjas&tree_id=476804
現在所說的10大名松是指:迎客松、探海松、蒲團松、連理松、麒麟松、豎琴松、黑虎松、接引松、龍爪松、鳳凰松等。
《黃山名松譜》
迎客松 黃山奇松之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挺立在玉屏峰東側、文殊洞之上,破石而生,壽逾千年,姿態蒼勁,枝葉平展如蓋,兩大側枝橫空斜出,似展臂迎客,頷首向五湖四海的賓朋致意。迎客松名始見於民國《黃山指南》。地處海拔1680米,樹高10.1米,胸徑65.6厘米,枝下高2.5米,冠幅10.7米× 13.7米,兩只巨臂斜出 7.6米。北京人民大會堂安徽廳陳列有巨幅鐵畫《迎客松》。
望客松 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位於玉屏峰至蓮花溝途中,立於石罅之中,枝葉蒼勁,姿態優美,俯望遊人,似在點頭致意。樹高5.6米,胸徑42.3厘米,冠幅6.6米× 8.1米。樹齡約450年。
送客松 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立於玉屏樓右側道旁,虬幹蒼翠,枝葉側伸,似作揖送客。樹高4.8米,胸徑25.5厘米,冠幅4.5米× 2.5米。樹齡約450年。
探海松 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立於臥雲峰陡腰,地處海拔1670米,樹高僅3.5米,枝葉茂盛,根紮懸崖,側枝傾伸前海,猶如蒼龍探海,戲攪浮雲。樹齡約500年。
蒲團松 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位於玉屏索道上站附近,地處海拔1610米,樹身不高,側枝密集盤曲,針葉簇集冠頂,鋪展平整,狀似蒲團。樹高2.9米,胸徑35厘米,冠幅9米× 9.5米。樹齡約350年。
黑虎松 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生於白鵝嶺索道站下坡至始信峰岔路口海拔1650米處,傳說獅子林有一高僧入定時,見一黑虎臥於松頂,後尋黑虎不見,只見古松高大蒼勁,幹枝氣勢雄偉,虎氣凜凜,故名為黑虎松。該松枝稠葉密,遮天閉日,覆蓋面積約百余平方米。樹高8米,胸徑71.3厘米,地徑79.6厘米,枝下高5.2米,冠幅12.5米× 10米。樹齡約450年。
臥龍松 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舊誌列為九大名松之二。原先的臥龍松在文殊院道上,不知何年“破壁飛去”。現指臥龍松,橫生於臥雲峰懸崖石壁中,樹幹分兩叉盤曲生長,角嶄髯張,似蒼龍臥坡。樹高2米,胸徑30厘米,枝下高0.3米,冠幅3.5米× 5.8米。樹齡約300年。
麒麟松 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生於北海至清涼臺路邊海拔1470米處,樹幹1.5米處分作兩枝斜展伸長,兩翼高低錯落,狀如送子麒麟。樹高4.6米,胸徑47.4厘米,地徑55.9厘米。樹齡約500年。
團結松 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生於打鼓峰海拔1520米處,鐵根盤結,側幹眾多,6大主枝,團團簇簇,圍抱生長,象征著中華民族的大團結。該松樹高17.4米,胸徑68.5厘米,地徑71.7厘米,枝下高3米,冠幅9米× 10米。樹齡約400年。
連理松 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位於始信峰途中海拔1630米處,拔地而起,一根兩幹,並蒂齊肩,如情侶相依。樹高20.6米,胸徑69.4厘米,地徑76.4厘米,枝下高3.5米,冠幅12.7米× 12.5米。樹齡約400年。
豎琴松(轅門松) 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位於臥雲峰側的北坡,地處海拔1660米,主幹挺直,頂狀如傘,側幹伸出成倒“U”狀,形似豎琴,又如古時官署中的轅門。有遊道從轅門中穿過。樹高8米,胸徑48.8厘米,地徑66.9厘米,冠幅11.3米× 12米。樹齡約550年。
陪客松(西、東) 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兩株古松相對而生,綠蔭如蓋,和迎客松遙相呼應,默默陪伴著遊人攬勝觀景。陪客松東西兩株胸徑分別為34.8米和37.9米,樹高5米,枝下高分別為2.6米和3.1米,冠幅分別為5.3米× 7.2米、 8.4米 × 8.7米。樹齡約400年。
棋枰松 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舊誌列為九大名松之四。生於光明頂至天海途中,盤踞道旁,華頂如蓋,冠幅蔭廣逾丈,冠平如棋盤。樹高4.7米,胸徑33.2厘米,地徑38.9厘米,枝下高1.9米,冠幅7.8米× 9.1米。樹齡約200年。
鳳凰松 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位於海心亭東百米處,樹幹分為兩大主幹,繼而又分成四股平整枝椏,狀似鳳凰展翅欲飛。樹高2.9米,兩根主幹胸徑分別為23.1厘米、24.7厘米,地徑37.7厘米,枝下高1.6米,冠幅6.9米× 5米。樹齡約200年。
破石松 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生於西海排雲亭海拔1470米處,樹生石上,根紮石中,將整塊巖石劈成三塊。破石松樹高6.4米,胸徑37厘米,枝下高1.2米,冠幅7.5米× 5米。樹齡約150年。
大王松 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生於北海至西海途中海拔1490米處,主幹粗壯,高聳挺拔,冠幅蔭廣,形如巨傘,盡顯王者風範。大王松樹高14.4米,胸徑70.1厘米,地徑87.6厘米,主枝有40多根,樹冠濃密龐大,伸展開來方圓達150余平方米。樹齡約450年。
孔雀松 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生長於白鵝嶺至白鵝山莊路旁海拔1550米處,主枝向上,側枝旁伸,頭高尾長,似孔雀昂首挺立,振翅欲飛。樹高6.6米,胸徑34.1厘米,地徑36.8厘米,樹齡約150年。
龍爪松 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位於始信峰,5根主側根裸露土表,粗大,扇形伸張,似蒼龍之爪,蒼勁有力,深紮巖中。樹高12.5米,胸徑45.5厘米,冠幅12米× 5米。樹齡約300年。
接引松 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舊誌列為九大名松之三.始信峰三面臨壑,唯有東南與另一峰相隔丈許.早先斷木為橋,以渡遊客.此松生於兩峰隔谷邊緣,清人劉大櫆記述:“北岸有松,橫枝直抵南岸。”似在接引遊人。後改木橋為石橋,名“渡仙橋”,遊者仍扶此松枝過橋。接引松樹高4米,胸徑30.5厘米,冠幅3.5米× 5.5米。樹齡約500年。
連根松(西、東) 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生於北海獅林飯店後側,地處海拔1450米,一根兩幹,樹體極度偏冠,樹冠上部分三叉,唯樹幹基部和樹根相連。樹高分別為5.9米、8米,胸徑分別為46.2厘米、57.9厘米,地徑分別為49厘米、59.2厘米,枝下高分別為5米、2.5米,冠幅分別為11.2米× 9.4米、 8.1米 × 11.1米。樹齡約350年。
扇子松 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位於北海清涼臺海拔1500米處,樹幹極短,紮根懸崖峭壁,側枝似從巖縫中伸出,扇形張開,猶如展開折扇,帶來清涼世界。枝葉茂密,冠幅4.5米× 5米。樹齡約350年。
盤羚松 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生於天都峰,地處海拔1680米,樹幹不高,樹冠多層平展,盤根錯節於形似羚羊的怪石上,松石搭配成景。樹高4.2米,胸徑35厘米,冠幅7.2米× 6米。樹齡約250年。
望泉松 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生於天都新道海拔1680米,立於懸崖,虬幹三折,斜向伸展,冠向湯泉,似在探望溫泉之勝。樹高3米,地徑26.2厘米,枝下高0.5米,冠幅3.5米× 2.5米。樹齡約300年。
盼客松 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生於天都峰新道海拔1670米處,樹冠生於一側,似伸展巨臂,翹首期盼四海賓客。樹高7.5米,胸徑47厘米,地徑52厘米,枝下高2.7米,冠幅8米× 9米。樹齡約400年。
蠟燭松(西、東) 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生於雲谷寺舊寺廟址旁,地處海拔890米,東西兩株相對,樹冠整齊,如一對點燃的蠟燭。樹高分別為10.1米、11.9米,胸徑分別為47.6厘米、48厘米,地徑分別為54.5厘米、57厘米,枝下高分別為4.7米、3.8米,冠幅分別為10.5米× 12.1米、 9.6米 × 10米。樹齡約200年。
梅松 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生於雲谷寺至白鵝嶺途中喜鵲登梅景點處,,海拔1330米。松似古梅,枝幹盤曲古樸,其旁有巧石狀如喜鵲,松石揉和成景“喜鵲登梅”。樹高3.5米,冠幅5米× 3.5米。樹齡約450年。
貼壁松 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位於天海白雲景區,地處海拔1600米,隔岸相觀,此松主幹挺拔,側枝向兩邊平展,樹體緊貼峭壁而生,猶如一幅天然壁畫。據目測,樹高9米,胸徑20.1厘米,枝下高2米。樹齡約220年。
雙龍松 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生於白雲景區步仙橋往西海大峽谷洞口北側,立於懸崖絕壁間,從石縫掙出,分作兩幹盤曲伸展,如雙龍探海。此松為第三代雙龍松。第一代雙龍松生於西海回音壁,1977年遭雷擊後枯死;第二代雙龍松位於白雲景區步仙橋下方,於1988年開發白雲景區時發現,2002年春自然死亡;第三代雙龍松,於2002年發現。
倒掛松 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原松被舊誌為列九大名松之八,位於蓮花峰老道中,已枯死。現指倒掛松,生於蓮花新峰“一線天”左側峰壁上,根盤生於石縫,主幹粗短,側枝多長,逆懸危崖,似虬倒掛。樹齡約300年。
羅漢松 生於雲谷寺海拔910米處,樹幹端直,樹冠偏於一側,呈三層排列,形似羅漢。樹高23米,胸徑74.5厘米,地徑89.2厘米,枝下高11.5米,冠幅9.2米× 8.8米。樹齡約260年。
靈芝松(披雲松) 生於鰲魚洞老鷹石下,樹冠濃密,偏向一側,側枝斜向伸展,枝葉集中於冠頂,形似一棵巨大的靈芝,又如鰲魚洞前的一朵浮雲。樹幹自基部分三大主枝,胸徑分別為16厘米、21厘米、28.5厘米,樹高3.7米,枝下高0.2米,冠幅7.2米× 8米。樹齡約180年。
聚音松 生於始信峰頂,主幹直立,樹冠整齊平展,可會聚八方佳音。此松於1992年7月枯死。2002年7月就地移植一株松樹,仍名聚音松。
飛龍松 生於蓮花峰頂海拔1863米處,虬幹曲結,樹冠偏生一側,松形如蒼龍騰空欲飛。樹高5.5米,胸徑30.8厘米。樹齡約170年。
註:關於“黃山名松”,古今有不同的記載:
《黃山叢刊》(第四輯)《黃山史概》(作者清•陳鼎)中記載16大名松:迎送松、臥龍松、鶴蓋松、錫杖松、蒲團松、美人松、接引松、擾龍松、棊枰松、仙蓋松、文松、破石松、春睡松、倒掛松、縹緲松、耕雲松
以上所 選的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