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盆栽樹種, 紅葉樹種也是眾所矚目的樹種. 當然,到了秋天會便紅的樹種不只楓樹, 只是拿他當做代表,其成因如下:
植物體內主要的色素有葉綠素、葉黃素、胡蘿蔔素和花青素(紅色素),葉子變色主要由植物體內色素的變化所主導。春、夏季日照長,光合作用特別活躍,葉片行光合作用除合成醣類外,也加速葉綠素的分解,夜晚時,葉綠素又開始合成。由於葉綠素持續不停地分解與再生,因此,葉子含有豐富的葉綠素。當葉子內同時含有葉綠素與胡蘿蔔素時,葉子會吸收紅光、藍光、藍綠光,剩下的光線反射,葉子便呈現綠色。
進入秋天後,日照時間縮短,夜間漸長,因應日照時間的變化,落葉樹種會在葉柄基部產生離層素,葉子因而脫落,卻也阻止養分的運輸。同時,溫度降低後,葉綠素合成的速率會變慢。葉內水分減少的結果,葉綠素在低溫發生分解,但葉綠素合成的速率卻來不及補充,因此葉綠素色素含量逐漸降低。此外,胡蘿蔔素遠比葉綠素穩定,即使葉綠素消失了,胡蘿蔔素仍可存於葉子中,葉片中的葉黃素、胡蘿蔔素等逐漸主宰樹葉顏色,導致葉片呈現黃色。
由於植物輸送養料的能力減弱,葡萄糖就被留在葉子裡,於是甜度越來越高。有些植物會將葉子內的葡萄糖和葉黃素在陽光作用下,逐漸生成花青素。
到了深秋,葉子的葉綠素不斷減少,葉子的綠色褪去,而花青素卻不斷增加,紅色增強,於是就變成鮮紅可愛的樹葉了。日光愈強,植物產生的花青素就愈多,溫差越大,葉綠素降得越低,葉片的顏色變得越紅。研究發現,楓樹缺氮養分時,楓葉會更紅,更早變紅。因此,楓葉變紅的程度與日照、氣溫、乾旱、污染、氮元素有關。
另外,紅色楓葉有遮光劑的作用,使得落葉時間延後,楓樹因而可以吸收更多的營養,因此,楓葉變紅的現象可以看成楓樹對自然界環境變化反應的結果。
葉綠素與花青素相對含量與生成速率,也可以解釋植物的嫩芽和新葉呈現紅色的原因。葉綠素的生成速率高於花青素時,植物的嫩芽和新葉便綠得快。當花青素的生成速率高於葉綠素時,植物的的嫩芽和新葉就呈現紅色。等到葉綠素色素增加後,葉子就變回綠色。
資料來源:國科會網站
作者:蔡尚恬 中興大學昆蟲學系 蔡振章 高雄大學應用化學系
http://web1.nsc.gov.tw/ct.aspx?xItem=8097&ctNode=40&mp=1
敝網目前提供的紅楓品種有,以下幾種.
美國紅楓 ,日本紅楓 , 茶條楓-火燄, 牡丹楓-紫王. 不過,由於氣候與環境的不同.這些品種的紅葉表現可能不如原生地的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