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問種植植物的所用的介質的問題, 這是一個大的問題, Q&A 沒辦法簡單回覆, 在部落格內進一步說明.
首先, 可看看不同行業的用土.
種苗場用壤土
盆栽業者用顆粒土
種子變盆栽的林老師用麥飯石.
每個人的配方都不一樣.到底那個才對(或才好)呢? 其實沒有標準答案. 不過,倒是可以提出一些思考的方向.
1. 植物的本身特性與原生地環境.
例如黑松是長在靠近海邊或溪流附近的岸邊, 北美落羽松長在沼澤, 日本五葉松多生長在山區. 然後這些地方的氣候日照與降雨狀況等資料. 可以為種植該植物提供一個很好的參考資料. 另外, 針葉樹或闊葉樹, 生長速度也是必須考慮的因素
2. 介質的特性
現在可用的介質太多了, 除了天然介質如顆粒土 壤土 田土 稻殼外,還有許多人造的介質 蛭石 真珠石等, 可以依不同的植物進行調配.
3. 容器的大小與材質 VS 植物的特性與生長速度
容器的大小與材質也會影響蓄水(排水), 一般而言 篩盆的排水最好,然後是陶盆 (素燒盆) , 最差是塑膠盆 磁盆. 當然容器也不是越大越好. 也必須搭配植物的需水量與生長速度. 闊葉樹蒸散作用會比針葉樹強. 所以要用大一點的容器, 又如北美落羽松的生長速度很快, 可以用大一點的盆, 黑松用一般盆, 日本五葉松則可以用小一點的盆.才不會常常在換盆.
4. 澆水的設施,頻率與照顧者本身的條件
澆水是最常碰到的日常工作, 專業的培養場可以做到一天澆兩次甚至三次水.一般的網友可能沒辦法作到, 因此需要搭配介質與容器調整到每天澆一次水.
5. 置放的場所與日照 不同的放置地點也需要的水量也不同. 屋頂全日照蒸散作用最強, 陽台半日照次之,室內最少.所須的水量也最少. 曾經有育苗業者說不論給他黏土或是砂土, 他都可以用來栽培植物. 這當然是誇口之詞. 不過,也說明了他已經了解了個中三昧. 可見得種植植物不是只有顆粒土, 篩盆, 或者麥飯石. 可能的情況下,儘量依照植物原生的的氣候狀況與自然條件來培養植栽. 尋求類似原生地的介質來栽培,在無法達成的情況下可以改變其他的條件來培養.
很早就想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