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以下內容引自 貓頭鷹知識網


http://www.owls.tw/post/1/701


內容簡介



一棵看來毫不起眼的花旗松,在許多人的眼中就只是一棵樹,然而,這棵樹還是種子,在土壤中靜待發芽的時候,朱元璋正興軍反抗元朝統治,中美洲的阿茲提克帝國正在建設他們的首都,也就是現今的墨西哥市。它的年齡遠超過你祖父的祖父,它的身上,有許許多多未曾揭露的故事!


這一棵樹它度過了森林大火,耐過了冬雪,我們以為它的生活沉默無趣,其實,這棵花旗松非常忙碌。三百年前的一次崩塌,使它必須扭曲枝幹才能維持站立,造成不可磨滅的改變;它一生不停成長,與其他樹種競爭珍貴的陽光,而耐陰植物則在它的枝葉下靜靜等待機會;火災後,麋鼠和其他小動物匆忙來去,飽餐一頓的同時也為土壤帶來重要的成份;斑點梟則棲息在花旗松的枯木中,解決樹木裡的寄生蟲。這是一個充滿競爭與嚴苛考驗的世界,也是一個忙碌而豐富的天地。五百年漫長的生命,和人生一樣有衰有榮,有苦有樂。


科學方法的控制、測量、實驗,通常把焦點集中在自然的一小部份,卻忽略了那一小部份存在的自然環境。本書作者鈴木大衛是加拿大著名的環保人士,為了保護北美洲、亞洲和澳洲原始森林參與過不計其數的抗爭活動,有一天卻被自己家門口的一棵花旗松所感動。他意識到這棵樹不只是風景、不只是一棵植物,它歷經數百年的考驗,是無言的歷史證據,是一個活生生的奇蹟。


於是他秉持著對自然的好奇心和疑問,加上科學家的資訊,以時間為軸線,詳細描繪樹木與各種動物、人類對自然的看法,包含植物和真菌的共生關係、樹木用以擊敗昆蟲襲擊的生化防禦法、過去對植物生殖方法的研究,以及樹林的消失如何影響許多動植物生存等等。


這本書是一棵花旗松的傳記,也是世界上所有樹木、所有生物的故事。從最動人的角度,緩緩道出從種子到巨木,這棵走過五百年漫長歲月的樹一生的故事,希望也能感動你,重新發現自然的神奇與美麗。


本書作者是「自然史」的敘事高手,就像是觀賞一部精采的紀錄片,有著動人的影像佈局及文字,令人著迷且充滿啟發。──教育電台「自然筆記」製作人、自然生態作家、紀錄片編導 范欽慧



◎目次
簡介我的小屋前矗立著一株宏偉的花旗松,我一直不曾特別注意,直到有一天我猛然發現,這棵樹每一個被我拿來吊鞦韆的彎曲,都是為了適應數百年來地形的變遷。這棵樹,是無言的歷史證據。一棵樹的故事,把我們和其他時空及世界各個角落連接起來。本書講的就是這麼一個故事。但這個故事也是這稱為地球的土地上,所有樹——以及所有生命——的故事。


第一章 出生
一道閃電打在山脊的樹頂,引起了一場大火,氣旋像加農砲一樣射出燃燒的枝條,空氣中充滿了火箭。乾燥的空氣使一棵花旗松上懸掛的數百顆毬果慢慢張開鱗片,把帶翅的種子釋放到來去自如的風中。其中一顆幸運落在沃土上,陽光充足,還有從太平洋吹來的陣陣水氣。它會生根、抽出枝條、散出針葉,並在未來五百年光景裡繼續成長茁壯。這棵,就是我們的樹。


第二章 生根我們的樹已經開始過它的秘密生活。經過千年來的研究,我們對樹還是有很多問題不瞭解。它們和附近其他的樹建立關係,樹與樹甚至還能互相溝通。如同人類為了食物而耕種,它們為整體利益而運作,其方式有時令人嘖嘖稱奇。要瞭解一棵樹,我們就必須瞭解整座森林。


第三章 成長
中世紀結束那年,我們的樹正要展開其第十五年的生命,此時,世界普遍對植物更加瞭解,人們開始用科學的眼光觀察植物。清教徒第一次在新大陸收成的那個九月,我們的樹準備好了,樹上的雌毬張開苞片,把四萬顆帶著翅膀的種子,釋放到溫暖、乾燥的秋空中。


第四章 成熟
我們這棵樹有二百五十多歲,如今已成了老熟林的一部分。黑耳短尾,充滿活力的道氏赤松鼠,每年吃掉樹上的一半毬果;候鳥遷徙時路過,也會在此大快朵頤,補給蛋白質與熱量。老熟林中的枯立木被飛鼠佔據,偶有巨木倒下,空間馬上被藤楓、鮭莓、和越橘等填滿,木蟻也在腐爛的樹幹上,建立了龐大的聚落。


第五章 死亡沒有樹能永遠活著,它先以枯立木的方式矗立,任憑斑點梟在它身上築巢。最後,躺在潮濕林地上的這棵樹,七百年前還是幼苗,現在則是倒臥的巨人,白蟻和細菌為它裹上壽衣。日後有人走過這座森林,他們不會知道它曾是株巨大的花旗松,出生於英王愛德華一世登基時,倒於華爾街崩盤那年,但他們將感受到地球萬物一體的奇特性,並且終身受用


PS. 在推薦序中有提到種子的大小, 說是有15克.應該是弄錯了.之前看過的種子只比黑松大一點.頂多0.0幾克 應該不至於到15克.



另外 , 譯者有提到"猴困惑"的樹其實就是智利南洋杉. 本書可與植物獵人一起對照參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zplant6 的頭像
    ezplant6

    青松栽 (ezplant )

    ezplant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