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1949年至1980年之年平均降雨量2515公厘


19912000年的年平均降雨量2493公釐


為什麼要關心降雨量?


 


起因是去參觀朋友的園子.好不容易孵出的松苗,竟然一個一個倒下去了. 當初他引進這個品種,我也助了一臂之力. 現在出了問題當地也義不容辭要幫忙找線索.


第一個想到的當然是水份管理. 因為用噴灌系統方便管理. 但整區一樣的降水量,對喜好水份的黑松或本地樹種當然沒問題. 但對新引進的國外品種可就不一定了. 在不能更改噴灌系統前唯一能給的建議是更換排水良好的介質.


 


回來以後上網一查,乖乖! 該品種的原棲息環境的降雨量只有臺灣的1/2 - 1/4. 以黑松的水份管理法不澆死才怪.


 


之前到德國植物園去參觀時,發現他們竟然建溫室種棕櫚科的植物.也許那一天我國的植物研究機構或者私人園藝家可以蓋可以遮掩的巨大溫室來蒐集這些針葉樹.那大家就有福了.


 


引用水利署資料:


http://hysearch.wra.gov.tw/wra_ext/WaterInfo/wrproj/program/chap3/3.htm


台灣地區雖然降雨量豐沛,民國38年至79年之年平均降雨量達2,515公厘,惟降雨量時空分布極不均勻,豐水期不僅不虞匱乏,大雨宣洩不及時尚常釀成災害,然至枯水期時則每有缺水景況,約78%雨量集中於每年5月至10月間之豐水期(圖二),而空間分佈差異亦大,西部地區愈往南則分配愈不平均,其中尤以南部區域之豐、枯水期逕流量比例高達101,中部區域則以82之豐、枯水期逕流量比例次之,圖三為南部區域高屏溪攔河堰平均旬流量圖,由此圖可清楚看出豐枯流量之懸殊差異。然而每年台灣地區降雨量差異亦大(圖四),且降雨量分配亦未必一致,具相當之水文不確定性,水資源實難以有效掌握;在人類科技無法控制大氣過程之限制下,此一問題亦非人力所能改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zplant6 的頭像
    ezplant6

    青松栽 (ezplant )

    ezplant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