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 趙鼎
寂寂柴門村落里,也教插柳記年華。
禁煙不到粵人國,上冢亦攜龐老家。
漢寢唐陵無麥飯,山溪野徑有梨花。
一樽徑籍青苔臥,莫管城頭奏暮笳。
清明 王禹偁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寒食節亦稱禁菸節、冷節、百五節,
通常是冬至後第105日。與清明節日期相近,在清明節前一或二日。清初湯若望曆法改革之後,民間將寒食節定在清明節一日之前。
寒食節
一般認為寒食節是為了紀念介之推。相傳春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為逃避驪姬之亂而離開晉國,流亡十九年。一次重耳餓昏,介之推割下自己大腿肉烤熟給他吃,重耳得以保住性命。重耳很感動。後來重耳回到晉國,回憶起舊事,想封賞介之推,而介之推已經和母親到山西的綿山隱居。晉文公派人上山搜索,遍尋不到,便下令放火燒山,想以此逼出介之推,但最後發現介之推母子抱著槐樹(一說柳樹) 被燒死。重耳十分後悔,便規定每年此時不得生火,一律吃冷食,稱為寒食節,以紀念介之推。
清明插柳戴柳有一種說法:
原來中國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為三大鬼節,是百鬼出沒討索之時。人們為防止鬼的侵擾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們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受佛教的影響,人們認為柳可以卻鬼,而稱之為「鬼怖木」,觀世音以柳枝沾水濟度眾生。
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里說:「取柳枝著戶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是鬼節,值此柳條發芽時節,人們自然紛紛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原文網址:https://read01.com/NLM6kJ.html
二十四節氣
節氣指二十四時節和氣候,是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曆注)。
東亞傳統夏曆(農曆)是一種「陰陽合曆」,分別根據日、月的運行制定:月的部分是以朔望月為基準確定的,歲是以回歸年(太陽年)為基準確定的。陽曆每回歸年約365.2422天,二十四節氣據此而劃分,
- 十四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穀天;
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